收藏

新金融普惠实践万里行走进开鑫金服

近日,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尹振涛副主任带领“新金融普惠实践万里行”调研组再出发,本次调研组走进开鑫金服和华宏集团,聚焦金融科技企业如何用金融科技力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。

本次调研活动是“新金融普惠实践万里行”系列活动之一,该活动由基地联合财经媒体,对新金融企业进行实地走访,深入一线了解其在普惠金融方面所做的工作,既助力于普惠金融案例研究,又通过媒体报道,相对完整客观地将普惠金融进行时展现在广大的公众面前,加强监管层和社会大众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了解和认识。本次调研活动由基地与凤凰网WEMONEY频道联合推出,同时新华社、21世纪经济报道、证券日报、第一财经日报、经济观察报、和讯网、新浪网等多家媒体同步参与走访。

调研组走进开鑫金服集团

调研组第一站到达开鑫金服,了解开鑫金服通过输出金融科技,帮助旗下子公司、合作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状况。

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在讲解供应链金融系统

近期,由开鑫金服研发的供应链系统上线,实现了供应链融资全流程的线上化。依托该系统,供应链企业可以高效、准确地进行数据交换进而实现风险控制,不必依靠线下繁琐的纸质文档,提高业务办理效率,大大缩减上游中小企业的借款流程。

开鑫金服研发的供应链系统

据介绍,开鑫金服作为金融科技服务企业,主要为供应链合作企业、旗下子公司提供系统开发、产品与风控模型设计等服务,本身不开展业务。“上游供应商给核心企业供货后,会拿到核心企业开具的应收账款,结账期一般三四个月。以前,这部分资金就被占用了。但通过供应链金融,现在这部分货款可以提前收回,投入到下一阶段的生产,经营效率提高了。”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说。

开鑫金服高级咨询顾问胡汉光表示,这套供应链系统的可扩展性特别强,实现了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全覆盖。虽然现在主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,但随着业务发展需要,也可以服务下游分销商的预付类融资需求,以及存户质押融资需求等。相信可以让更多的实体中小企业感受到金融科技带来的“不一样”。

尹振涛副主任首先分析了网贷行业的现状,认为现在要做“逆周期”的网贷研究,不应该将网贷行业妖魔化,而是要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缓释的必然性和合理性。过去十年多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,一是留下了大量的互联网金融投资人,二是促使金融科技快速发展,三是出现了许多服务于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的互联网企业。谈到供应链金融,他指出供应链金融的突出优势在于,一是有核心企业,业务有抓手;二是符合监管标准,场景精准,业务链条清晰;三是真正服务于企业,符合国家政策导向。发展供应链金融需要构建完备的企业风控系统,然而由于企业经营状况千差万别,构建企业风控系统难度很大,需要很多投入。未来监管机构应该出台激励机制,鼓励此类普惠金融机构的发展。最后,他提出未来将更侧重于对普惠金融机构的数据化研究,以更加全面深刻地展示其服务普惠金融的成效。

尹振涛副主任发言

        调研组第二站到达位于江苏无锡的华宏集团,华宏集团的上游供应商正是开鑫金服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受益者。

公开资料显示,华宏集团始创于1989年,下辖9个子公司,拥有全资、控股、参股企业60多家,是中国制造业500强、中国民营500强企业。经过20多年的发展,华宏集团现已形成机械装备、橡塑、化纤、纺织原料、建材、汽车内饰件等多个产业并进的产业集团。

华宏集团总经理胡品贤感慨,供应链金融合作给上游一些供应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

     

据了解,华宏集团有上游几百家供应商,一部分是典型的小微企业,他们在生产经营中存在诸多难题。譬如,购买原料需要大额资金,但华宏集团的结款周期较长,需要用钱时,往往回款还没到,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;因为从未跟金融机构打过交道,这些小微企业甚至达不到银行贷款的准入门槛,走银行贷款这条路也行不通,而向小贷公司贷款,利率超过15%,对于薄利多销的小微企业来说,又是一笔沉重的支出。


 

 调研人员与华宏化纤工作人员交流

   华宏集团通过开展与开鑫金服合作,上线开展供应链金融项目,成功帮助供应商实现了精准融资。供应链金融项目不仅成功将小微企业的年化融资成本降到8%左右,更缩短回款周期,有效解决企业资金垫付压力。“以前垫钱好几个月,现在回款特别快。一拿到钱,就可以马上再用起来,周转效率比以前高多了。”一位上游供应商表示。

据统计,截至2018年8月31日,开鑫金服旗下平台开金中心供应链金融业务额度达20余亿元,平均年化融资成本约8.01%,为实体经济、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服务的核心企业包括三房巷、华西集团、阳光集团、法尔胜、长久物流等,覆盖物流、纺织化纤、家电制造、环保、商业、建筑等实体经济领域。


2018年9月14日 20:56